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|| 日照数九冬至天,清霜风高未辞岁
发布时间 :
2024-12-21
来源:
浏览次数:

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|| 日照数九冬至天,清霜风高未辞岁


      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 、亚岁等 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 。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。在中国南方地区 ,有冬至祭祖 、宴饮的习俗。在中国北方地区,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。

      冬至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22个节气,斗指子 ,太阳黄经达270° ,于每年公历12月21-23日交节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 ,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 ,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,太阳高度角最小,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 、黑夜最长的一天 。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,这天过后它将走“回头路” ,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(23°26′S)向北移动 ,北半球(中国位于北半球)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。

      冬至这天,太阳虽低 、白昼虽短 ,但是在气象上,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。实际上 ,由于地表尚有“积热”,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 ,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。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,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 ,显然偏迟 。时至冬至,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,民间由此开始“数九”计算寒天(民谚:“夏至三庚入伏 ,冬至逢壬数九”)。

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|| 日照数九冬至天,清霜风高未辞岁

       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 ;三候水泉动 。”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。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 ,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,太阳高度自此回升、白昼逐日增长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|| 日照数九冬至天,清霜风高未辞岁

冬 至 习 俗


画九:

       所谓的画九,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冬至日,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。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 ,则春深矣,曰九九消寒图”。“九九消寒图”有三种图式,分别为文字 、圆圈 、梅花三种。


酿米酒 :

       传统的姑苏人家 ,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,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 ,加入桂花酿造 。


吃汤圆:

       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 。“汤圆”是冬至必备的食品 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圆” 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”。


吃饺子 :

       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“消寒”之意 ,至今民间还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 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。


喝羊肉汤:

       每年的冬至日,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 ,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,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。